史源历史专栏第2996期:开国上将周桓的沉浮人生
1959年盛夏,一场政治风暴席卷中国军界。开国上将邓华,这位曾指挥百万雄师驰骋朝鲜战场的志愿军司令员,时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沈阳军区司令员,因拒绝违心批判老上司彭德怀而遭到严厉处分。他被扣上“右派”帽子,撤销军区司令员一职,直到1960年才被重新启用,调任四川省副省长。然而,鲜为人知的是,在这场风波中,沈阳军区还有一位开国上将同样遭遇降级处分,他就是时任沈阳军区政委的周桓。
周桓与邓华同为正大军区级将领,资历深厚。早在抗日战争时期,他便担任八路军总司令部秘书长,解放战争期间又出任东北野战军政治部副主任,为革命事业立下汗马功劳。1955年授衔时,周桓凭借卓越贡献被授予上将军衔。然而,由于长期从事政工和后勤工作,他鲜少直接指挥大规模战役,因此在军中的知名度不及邓华等一线将领。1959年庐山会议后,周桓虽未遭受公开批判,但仍被低调降职,军旅生涯蒙上一层阴影。
展开剩余73%周桓为人谦和,与彭德怀、邓华私交甚笃。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初期,他担任东北军区副政委,肩负起繁重的后勤保障任务。当时,志愿军的军需物资几乎全部依赖东北军区调配,周桓日夜操劳,确保前线补给畅通无阻。随着战事升级,志愿军后勤司令部成立,由洪学智负责,但周桓的前期贡献不可磨灭。他与彭德怀、邓华密切配合,彼此信任,结下了深厚的战斗情谊。
1959年彭德怀蒙冤受难,周桓始终保持沉默,既未随波逐流地批判老首长,也未在邓华落难时落井下石。他对大跃进期间东北地区的真实情况心知肚明,却选择坚守原则,宁可自身受累也不违心表态,展现出古代君子般的高尚品格。当时,邓华和周桓分别担任沈阳军区司令员和政委,庐山会议后,军区领导班子大调整,周桓的政委职务自然难以保全,最终被调离军队系统,降级使用。
接替邓华和周桓的是两位赫赫有名的战将——陈锡联和赖传珠,二人均以出色的军事才能扛起了沈阳军区的重任。而周桓则被安排担任辽宁省委书记处书记,分管文艺工作,这与他的军旅生涯形成鲜明对比。然而,周桓并未因此消沉。凭借早年从事政治工作的丰富经验和对文艺的热爱,他全身心投入新岗位,甚至亲自执导歌剧《茶花女》,该剧后来荣获全国大奖,并得到周恩来总理的高度赞扬。
尽管职务大幅降低,但周桓的历史贡献并未被遗忘。1988年,他被授予一级红星荣誉章,这标志着组织对其历史问题的澄清和名誉的恢复。在57位开国上将中,周桓因长期从事后勤工作而知名度不高,加之1959年的政治风波,他的事迹鲜为人知。然而,这位谦逊低调的将军,其革命功绩和人格魅力,永远值得后人铭记。
栏目简介
“史源历史专栏”由中国近现代史资深学者团队创办,深耕党史、军史、战史研究,以严谨的学术态度还原历史真相,挖掘鲜为人知的细节。欢迎关注本栏目,获取更多精彩历史内容。本文为独家原创,未经授权禁止转载。
发布于:天津市辉煌优配-炒股如何开杠杆-股票杠杆-配资网大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