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文前,诚邀您点击一下“关注”按钮,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,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~
文|避寒
编辑|避寒
文|避寒
编辑|避寒
岳飞,这个名字在中国历史上如雷贯耳,精忠报国、满江红、风波亭,这些词汇几乎成了他的标签。
但你知道吗?这位被后世奉为民族英雄的人,在当时却可能加速了南宋的灭亡。
从农家子弟到军阀头目
展开剩余91%宣和四年,20岁的岳飞应募入伍,岳飞投军后展现出惊人的军事天赋。
岳飞能左右开弓,挽弓三百宋斤,开腰弩八石。什么概念?现在的健身达人举起100公斤都算厉害,岳飞的力量几乎是超人级别的。
建炎二年,岳飞遇到了宗泽,这位东京留守让岳飞从基层做起,凭借军功一步步晋升至将领。宗泽死后,继任者杜充御下无能,义兵闻风解体,几天之内人心就散了,将士去者十五。
为什么只有岳飞的队伍成为仅存的硕果?
因为岳飞开始建立自己的私人武装。
绍兴二年,岳飞被任命为知州、兼荆湖东路安抚使、都总管。讨伐曹成后,岳家军兵力增一倍,达二万三千到四千人左右。这时候的岳家军已经具备了割据一方的实力。
"冻死不拆屋,饿死不掳掠",岳家军的军纪确实严明。金人也不得不承认:"撼山易,撼岳家军难。"但问题在于,这支军队姓岳,不姓赵。
岳飞最大的问题就在这里,宋朝的军队怎么能姓岳?宋太祖赵匡胤"杯酒释兵权"的祖训摆在那里,任何一个宋朝皇帝都不会容忍武将拥有私人军队。
绍兴十年,完颜宗弼毁盟攻宋,岳飞挥师北伐,先后收复郑州、洛阳等地,在郾城、颍昌大败金军,进军朱仙镇。军事上的辉煌成就让岳飞名声大噪,但也让宋高宗越来越不安。
你想想,一个手握重兵、战功卓著、不受朝廷完全控制的将领,对皇帝来说意味着什么?
君臣决裂的真相
绍兴七年,岳飞竟然让宋高宗建议立储。
当时宋高宗才三十岁,正值壮年,但他被金军追击时因惊吓引起性功能障碍,再也无法生育。唯一的儿子赵旉在苗刘兵变后也病逝了,岳飞的建议等于当众揭了皇帝的短。
岳飞这招实在太不明智,自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后,武将干预朝政就是大忌。现在岳飞不仅仗着自己掌兵,擅离职守要挟高宗,还干预立储问题。
更要命的事情发生了。因为高宗的出尔反尔,岳飞一怒之下上了庐山,声称为母亲守孝,实际上就是"罢工",这在古代叫什么?抗旨不遵!
宋高宗考虑到还需要靠岳飞抵御金军,不得不劝说岳飞回到军中继续带兵。但同时对岳飞说,要违反祖宗家法,一定严惩不懈,这个时候高宗对岳飞已经有了杀心。
"十二道金牌"事件更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,宋高宗连下十二道命令才最终召回岳飞。试想,对一个皇帝来说,军队不受自己控制,这得多严重?
岳飞北伐的军费问题也让朝廷头疼。补给线从长江以南到黄河以北,战线非常长,对财政极其沉重的负担。南宋初年局势混乱,宋高宗被金人追击到处跑,根本无法收取足够的税赋。
你说,一个皇帝连自己的军队都指挥不动,还要承担巨额军费,会是什么感受?
苗刘兵变给宋高宗留下了心理阴影。1129年,武将苗傅和刘正彦发动兵变,逼迫高宗将皇位禅让给不满三岁的儿子赵旉。虽然兵变最终被镇压,但赵旉却因受到惊吓,不久就生病去世了。
此后高宗就十分忌惮武将,一直谋划剥夺武将的兵权,岳飞的所作所为正好撞在枪口上。
绍兴和议背后的血腥交易
绍兴十一年,一个改变历史的密信送到了秦桧手中,金兀术写信给秦桧说:"必杀岳飞,而后和可成也"。
这封信背后隐藏着什么?金国人为什么一定要岳飞死?
因为岳飞的存在让金国无法安心,只要岳飞活着,宋朝随时可能重启北伐。金国要的稳定和平,而岳飞代表着战争和威胁。
宋高宗与秦桧心照不宣,一方面加快与金朝的和谈进程,另一方面用尽心机部署收兵权的事宜。
收兵权分几个步骤进行。
首先,同召三大将张俊、韩世忠与岳飞入朝,分任枢密使或副使之职,以枢相的荣衔架空了统兵权。
然后在某夜同时向三大将麾下副将下达皇帝的御制,命各统所部,自成一军,统一更名为"统制御前军马"。
史书记载:"诸校喜于自便,莫不欣然受命。"冠以御前两字,表示直属皇帝,使天下正规军都成为赵家军。
但对岳飞,宋高宗显然不放心。
绍兴十一年九月,秦桧按照赵构和金人的授意,大兴岳飞之狱。
秦桧派爪牙收集证据,串通张俊,收买和勾结岳家军的重要将领张宪的部将王贵、王俊等人,诬告张宪想要在襄阳叛变,以便岳飞能够恢复军权。
经过两个月的审问,秦桧没什么收获,这时秦桧的老婆说了一句话:"捉虎容易放虎难",秦桧一想有道理,便决定杀死岳飞。
韩世忠听说岳飞被害入狱,挺身而出,当面质问秦桧:"岳飞何罪?"秦桧的回答成了千古笑柄:"其事体莫须有。"
"莫须有"三字何以服天下!韩世忠的愤怒代表了当时很多人的心声。
十二月底,秦桧以"莫须有"罪名将岳飞父子以及张宪绞死在风波亭。
绍兴十一年十一月,宋金《绍兴和议》签署。南宋向金称臣,每年进贡银25万两、绢25万匹,并将淮河和大散关以北的土地永久割让给金国。
你发现时间顺序了吗?先是和议签署,一个多月后岳飞被害,这绝对不是巧合。
岳飞之死与绍兴和议的内在联系不容抹杀,岳飞的存在本身就是对和议的威胁,只有彻底消除这个威胁,和议才能真正稳固。
民族英雄还是历史罪人?
关于岳飞的争议从死后就没停过,岳飞到底算不算民族英雄?
先说个颠覆认知的事实:"民族英雄"这个称号,岳飞到近代才戴上。
古代中国没有"民族"概念。先秦时代所谓的"族",多指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、部族、宗族。"民族"一词被大量使用,始于20世纪初。
晚清"史界革命"的直接成果,打造出了一套自黄帝到洪秀全、传承有序的"民族英雄谱系",岳飞自然也成了这谱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。
当时文章对岳飞多冠以"中国民族主义第一伟人"、"中国民族排外第一伟人"等尊称。说岳飞"轰轰烈烈,手刃外种、口嚼外种、足踢外种,至死不变"。
但这种观点经不起推敲,南宋知识界口中的"夷夏之辨",指的是文明认同,而非民族认同。
岳飞自称"中国"、"中华"、"华夏",而视金人为"夷狄",这是基于"文明共同体"的话语体系,而非"民族共同体"。
按照当时的观念,只要接受"礼治",变更"衣冠",就是"华夏",反之则为"夷狄"。
2013年,南京大学教授张生提出观点:"岳飞是英雄,但不是民族英雄。"这个观点在网络上引起巨大争议。
这种争议其实反映了一个更深层的问题,我们应该用什么标准来评价历史人物?
岳飞的平反过程也很有意思。岳飞冤案平反历经五朝、过了85年,到宋理宗元年才彻底平反昭雪。宋孝宗时期的平反,主要目的是收揽民心,激励将士抗敌。
宋孝宗很聪明,将冤杀岳飞的责任全都推到秦桧头上,造成一个假象,冤杀岳飞的罪魁祸首不是宋高宗赵构,而是奸相秦桧。
但史学界早已指出,如果没有宋高宗最终授意,仅凭秦桧绝无可能置岳飞于死地。
那么回到最初的问题,岳飞到底是民族英雄还是南宋罪人?
从政治角度看,岳飞确实犯了致命错误。武将干政、抗旨不遵、建立私人武装,这些在任何朝代都是死罪。
从军事角度看,岳飞确实是杰出的将领。郾城大捷、颍昌大捷,这些战绩无可争议。
从历史后果看,岳飞之死确实加速了南宋的衰落。失去了最能打的将领,南宋再也没有机会收复失地。
历史人物的评价从来都是复杂的,简单地贴上"英雄"或"罪人"的标签,都无法涵盖其复杂性。
也许岳飞既是军事上的天才,也是政治上的白痴。既是抗金的英雄,也是破坏朝廷统一的罪人。
你觉得岳飞到底是什么?这个问题,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。
参考资料:
《人民日报海外版》2013年3月21日:"民族英雄岳飞诞辰910周年纪念"专题报道
新华社2003年3月17日:"河南隆重纪念岳飞诞辰900周年"新闻报道
教育部2002年12月9日关于岳飞历史地位问题的官方答记者问
参考资料:
《人民日报海外版》2013年3月21日:"民族英雄岳飞诞辰910周年纪念"专题报道
新华社2003年3月17日:"河南隆重纪念岳飞诞辰900周年"新闻报道
教育部2002年12月9日关于岳飞历史地位问题的官方答记者问
发布于:福建省辉煌优配-炒股如何开杠杆-股票杠杆-配资网大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